精品教学设计15篇
作为一名教职工,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,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,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。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精品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精品教学设计1【教学目标】
1、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2、积累文言词语,理解文章内容。
3、反复诵读,懂得“实践出真知”的道理。
【教学重点】
能准确地翻译课文、理解文章内容。
【教学难点】
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。
【课时安排】
2课时(一、二、三/四、五)
【教学过程】
一、导入新课
老师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,假如将相同量的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同时放入冰箱中冷冻,你觉得哪杯水会先结冰?(生答)有人说是冷水,有人说是热水,也有人说是一起结冰,那么实验证明是热水先结冰。发现这个现象的是非洲坦桑尼亚的一所中学的初三学生姆潘巴,所以世界上将这一奇特的现象称为姆潘巴效应。其实,生活当中还有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大才子纪昀带给我们的故事《河中石兽》,看看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。
二、疑读正其音
古人说: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。”
1、读一读。
要求:读准字音,顺句子。(板演生僻字)圮、木杮
学生自由朗读,用批注法在文中标出生字难句,并记下疑惑。
2、指名朗读,读出提高。
请学生评价(评价可从正音、停顿两个角度进行)
正音:看黑板
划一划:
师:字正腔圆,还要读出节奏感。
僧/募金重修
是/非木杮
盖/石性/坚重
棹(zhào)/数小舟
教师:请你发现,该如何停顿呢?
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,在思考中体悟。目的是教给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一般方法:注重文言语感按意义划分,在主谓之间、动宾之间、句首发语词、关联词、时间副词后需停顿等等,让学生在文中划出朗读节奏。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,完成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。
3、齐读
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以及停顿的基础上注意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。
4、感知文意。
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?得出了怎样的道理?(原文)。
故事: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在河里,十几年后,人们找石兽的故事。
道理:天下之事,但知其一,不知其二者多矣,不可据理臆断。
三、译读明其意
(一)小组合作,理解文意。
要求:1、组内轮流翻译
2、难点做好标记
(二)你问我答。请学生提出自己有疑惑的句子,全班交流。
通过合作解决了很多问题,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,来检查一下你的翻译情况。
(三)译一译(合作探究,突破难点。重难点词句)
教师:几个人?分别是谁?按照谁的方法找到了石兽?怎么看出的?
1、果得于数里外(倒装句)倒装还原了!省略的加上了!之
教师:什么地方找到的?
2、当求之于上流(运用倒装方法)
教师:一般会上哪里去找?可是老河兵为什么要去上游呢?
3、盖石性坚重,沙性松浮,水不能冲石,其反激之力,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。渐激渐深,至石之半,石必倒掷坎穴中。如是再啮,石又再转。转转不已,遂反溯流逆上矣。
教师:很长,理解有难度。大声地翻译,疑难可以同桌交流。
请一生翻译。其他同学可以补充。(关注课下注释)
画一画:把老河兵的这句话转换成图形(简笔画)来演示一下。
(时间只有两分钟,左为上流,右为下流)
其反激之力,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。
教师:看来大家已经把最难的句子理解了,老河兵按照他的方法找到了石兽。那么其他人又是怎么找的呢?
再读后两个理由,有什么发现?(有相同的理由)
有相同点可是为什么讲学家找不到呢?(注释8)
找出老河兵对这两个人评论的句子。
4、变一变(顺序颠倒一下可以吗?)
求之下流,固颠;求之地中,不更(重读)颠乎?(通假现象)
求之地中,固颠;求之下流,不更颠乎?
求之下流,固颠;求之地中,更颠。
小结:反问句,更能体现对讲学家的嘲讽。
5、找一找
纪晓岚的作品记录很多亲身经历,详述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,又对所叙内容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。文中哪些地方还可以读出作者对讲学家的嘲讽?
教师:用波浪线划出所有体现作者对讲学家嘲讽的句子?
(1)然则天下之事,但知其一,不知其二者多矣,可据理臆断欤?
翻译——哪里体现嘲讽——读语气(5人)——齐读
写法:以小见大、借事说理
还有哪句?(学生容易找到以下两句)
(2)一讲学家设帐寺中,闻之笑曰。(嘲讽)圈出笑一词读两个笑句子
(3)尔辈不能究物理。(古今异义)
教师:还有没有?)可能要通过提示,学生方能获得。)
(4)沿河求之,不亦颠乎?
6、比一比
教师:讲学家笑了,老河兵也笑了。他们的笑一样吗?你又怎样理解其中的意味?
(1)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()笑曰
(2)一老河兵闻之又()笑曰
请在他们的语言中揣摩一下人物的神态,在括号里填一个合适的词语,并说理由。
讲学家:讽刺,高傲,自负,嘲讽,自以为是
老河兵:胸有成竹,自信满满,坚定
想一想:请发挥想象,描述“讲学家”和“老河兵”的心理活动,揭示出他们“笑”的缘由。
(1)一讲学家设帐寺中,闻之,心中暗想:____,不由笑之。
(2)一老河兵闻之,心中暗想:_______,又笑之。
7、分角色朗读(齐读),读出语气语调
四、创读悟其理
演一演(情景再现)
请发挥想象,用第一人称再现文中某个人物寻找石兽的经过。(语言、动作、心理、神态、细节等)
互相评价
假若庙僧、讲学家和老河兵就在你面前,你想对谁说几句话?说什么?
五、背读得其法
投影:背一背
凡河中______,当求之于_____。盖石性______,沙性______,水不能冲______,其反激之_____ ……此处隐藏19339个字……)谁能读得更好?(指名)
(8)小朋友读得真好,让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读给在座的老师听,好吗?
2、学习第一、二行词串
(1)今天我们去的这个公园是不但好玩,而且还很美丽,那就让我们一起边走边欣赏吧!(多媒体演示公园风景)
(2)在公园里,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呀?
(3)学生自由说,相机出示词语:公园、绿树、红花、小桥、流水、宝塔。小朋友说出一个,出示一张带词语的卡片。
你会读它们吗?自己赶紧试一试,难读的地方可以找同桌一起多读几遍。
(4)出示两行词串
请小朋友自己再拼一拼,读一读,你觉得那个字比较难读,就多读几遍,你喜欢的词语也可读多几遍。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词。
注意三拼音、翘舌音、整体认读音节。
(5)指名读。说说你喜欢的理由。 (第一行词串)
(6)公园里绿树成阴,红花遍地,清澈的小河,弯弯的小桥,高耸的宝塔,各种有趣的儿童娱乐设施,还有张开笑脸的小朋友,玩得多么开心呀!
老师也想读一读,好吗?请小朋友仔细听,老师读的时候你听到什么?想到了什么?
宝塔bǎo tǎ两个三声连读,第一个三声变调,变成类似二声。示范读,学生跟读。(对了,一边读一边想象,读的内容就像在脑海里过电影一样,就能把书读好了。)
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。自由读。
(7)练习朗读(指名读。)
(大家读得真准,声音也响亮,真是太棒了!还想读的小朋友站起来,咱们一起读。)
(9)用上这里的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描绘公园的景色。
(10)美美地读好两行词串。
(三)反复认读,在游戏中巩固
1、把四行词语连起来读也能读准吗?(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)
2、你们喜欢小青蛙吗?你们瞧,它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。(多媒体动画演示:小青蛙和小朋友打招呼)今天动物老师让小青蛙来检查小朋友有没有掌握这些词语了,如果你们读得好,小青蛙就会为你喝彩。
(1)指名读,多媒体相机演示。
(2)去拼音读。(不看拼音你们能读好吗?)
3、揭示课题:这些词语都是我们语文书上识字3的内容。(板书:识字3)
4、检查要求认识的字。(卡片)
(四)学习生字
1、今天有两个生字宝宝到我们教室,它们很想成为我们的好朋友,你们愿意与他们交朋友吗?
2、出示今天的要学的字:水、火、马
(1)读准字音。
(2)找朋友(口头组词)。
(3)认识笔画名“横撇(フ)”。小朋友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呀?
(4)多媒体演示分解笔顺。学生跟着书空。
3、教师指导书写,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,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。
4、小朋友,写字有“两个宝”。一是用眼睛看,你的字是不是和范字差不多:二是用小手认认真真地写。接下来我们开始描红写字比赛,看谁的字写得好。
6、练写姿。三个一要做到,头正、肩平、身直、臂开、足安。
7、学生描红。
8、反馈。
(五)总结
今天,我们不但游玩了公园,学了词语,还认识了生字宝宝,我们小朋友的收获可真不少,高兴吗?小青蛙在表扬你们呢!
其实,我们学习汉字的途径很多,不只是在课堂上,还可以在课外的很多地方,比如说在路上,在商店里,在电视、电影上,在广告牌上……还有很多。老师希望大家做个识字的有心人,争当识字小博士。
这课的其它生字我们下节课接着写。
精品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
1、认识8个生字,会写11个生字。能正确读写“玩赏、无暇、扩散、攀登、泰山、骆驼、屏障、波澜壮阔、峰峦雄伟、红叶似火、拔地而起、奇峰罗列、形态万千、色彩明丽、危峰兀立、连绵不断”等词语。
2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全文。
3、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,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、热爱大自然的感情。
4、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,模仿课文例段,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。
教学重、难点
1、理解课文第二、三自然段,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。
2、想象“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,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”是怎样的景象。
教学准备
多媒体课件、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。
教学过程
一、谈话导入新课
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。那里的山青,水秀,洞奇,石异,园美。“桂林山水甲天下”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。今天我们就随作者陈淼一起去游览这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。
板书课题,齐读课题。
二、初读课文,感知桂林山水“美”
1、课件出示:(1)快速大声读课文,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(2)思考:桂林山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?
2、生自由读课文
3、师巡视读书情况。(照顾全体,尤其关注朗读有困难的同学,并予以朗读指导。)
4、生汇报读完课文后,对桂林山水的第一印象。
5、小结:读着作者优美的文字,感受着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,让我们觉得就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,那峭拔的群山,那迂回的绿水,那清幽的景色,引我们无限遐想。那就让我们再去细细游赏漓江的水,细细品味桂林的山吧!
三、再读课文,品味桂林山水“美”。
1、课件出示文章第二自然段。
2、练读,思考: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?
3、生汇报,师板书:静、清、绿
4、课件出示:漓江的水真静啊
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
漓江的水真清啊
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
漓江的水真绿啊
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
(1)指读,去掉“静得……清得……绿得……”再读,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,适时点拨,作者运用了排比、比喻等修辞方法,渲染了漓江水的特点,这样写让我们感觉水更“静”、更“清”、更“绿”了。
(2)师范读,体会“啊”的变调。
(3)荡舟漓江,既像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,又像聆听一首清丽的小诗,让我们一起用诗一般的朗读,再次感受漓江水的“静、清、绿”。(音乐起,配乐朗读课件出示的内容)
(4)齐读后,音乐不停,欣赏漓江水的风光图片。
5、水的轻柔,水的灵动,水的温情,带给我们无限感动与遐想,桂林山的峭拔、秀丽,更是见所未见,闻所未闻,让我们一起走进,去欣赏,去感受,去想象……
品读第三自然段,教学方法同第二自然段。
四、品读课文,回味桂林山水“美”
1、配乐朗读最后一自然段,读中回味桂林山水“美”。(课件展现桂林风光图片,带给学生美的感受,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。)
2、小练笔
把你最想说的话,写下来,可以仿照文中的例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