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的应用教学设计
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,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。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的应用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【教学内容】: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7页内容。
【教学目标】:
1、认知目标: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,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。
2、技能目标:会用6的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,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,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。
3、情感目标:通过本节课教学,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、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,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。
【教学重、难点】:
重点:用6的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。
难点:让学生学会观察、分析,能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,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。
【教学准备】:卡片智慧星贴画(板书用)
【教学过程】:
一、创设情境,生成问题。。
1、同学们,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?(秋天)对,是秋天,秋姑娘呀,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!美丽的秋姑娘也给咱们每个小组送来了一份礼物呢?(出示水果图形算式卡片,算式的数分别和小组数相符)大家能根据算式猜一猜,这些礼物各属于哪个小组吗?
【设计意图:激发学生兴趣,复习6的加减法运算,为后面的学习应用做铺垫】
2、师:刚才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,都用到了哪些知识呢?(生齐:6的加减法)
师:利用这些知识,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?好,现在咱们还是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,看一看吧!(出示插图,导入新课)
二、探索交流,解决问题。
1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,把看到的内容和同桌互相说一说。
【设计意图: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意识。】
2、继续观察图画,把你看到的内容和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,组长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录,然后师生共同解决。
【设计意图:在相互交流中,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,同时做到知识共享,这观察、交流的过程,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,可以使学生从中感悟到自然美、家乡美,进而激发起热爱自然、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。】
3、各小组代表分别说出本组的疑难问题。对这些问题,先由学生解决,教师做适当补充讲解。
4、教学大括号和问号:
①师: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没见过的数学符号?你知道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吗?
【设计意图:有选择的解决实际问题。】
②找几名同学结合图画内容试着说说看。
【设计意图:让学生大胆猜想,尝试解决问题,体验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,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。】
③师解释并验证学生的猜想: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,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。接着出示几种开口方向不同的大括号,引导学生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合在一起表示的意义。
5、看图完成算式:
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幅插图
秋天到了,同学们走出校园,来到美丽的田野,准备捕捉几只昆虫做标本。画面上有几位同学正在捕捉蝴蝶?(生:4位)又来了几位同学?(生:2位)
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:画面上一共有几位同学呢?
学生独立完成图画下面的算式。然后指名回答,师板书:4+2=6
师问:根据这幅图画,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?
生1:图中有4个女生,2个男生,一共有几个同学?
生2:扎小辫的有3人,不扎辫子的有3人,一共有几人?
生答师板书:3+3=6
【设计意图:深挖教材,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,提倡算式多样化。】
引导学生分析第二幅图画
引导学生把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进行比较,发现不同之处,自己去表述图意,如有困难,可小组内交流。
三、巩固应用,内化提高。
学生独立完成“做一做”,然后说一说自己“想”的过程。
学生完成教材51页第13题:以小组为单位,让学生对着图画进行讲故事比赛,老师适当进行爱护动物,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,故事内容分别为:
图1:《天鹅湖》
图2:《小青蛙比本领》
图3:《小金鱼找朋友》
对优胜小组,每人奖励智慧星一颗。
【设计意图:巩固所学知识,同时教育学生保护生态环境,热爱大自然,通过奖励,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。】
四、回顾整理,反思提升。
师:通过今天的学习,你收获了什么?
生:我认识了“大括号”,并且知道了它的意义,还学会了根据问号的位置来确定列式方法,同时还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。
师:生活中处处有数学,希望你平时要留心观察,看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隐藏着数学问题,比一比,看一看,做一个爱数学的小博士!
【板书设计】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
(金色的秋天)贴画1贴画3
4+2=67-3=4
贴画2贴画4
3+3=67-4=3
教后反思:
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-5的加减法和6的组成的基础上,学习6的加法。在教学设计时以以美丽的秋天的情境引入,在情境中提出问题,发现问题,学习6的加减法。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,在写一写,说一说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用3句话说说图的意思,为学习应用题做好铺垫。
比的应用教学设计2一、教学目标:
1、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,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、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,激发学习兴趣。
2、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,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二、教学重点: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。
三、教学难点: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。
四、教学过程:
(一)、复习:
1、出示例题:
某村今年植树20xx棵,_________,去年植树多少棵?
(设去年植树x棵)
2、连线:
1。去年植树是今年的3/5 (1—1/4)ⅹ=20xx或20xx÷(1—1/4)
2。今年植树是去年的3/52000×(1+1/4)
3。今年比去年少1/42000×3/5
4。去年比今年少1/43/5ⅹ=20xx或20xx÷3/5
5。去年比今年多1/4(1+1/4)ⅹ=20xx或20xx÷(1+1/4)
6。今年比去年多1/42000×(1—1/4)
( ……此处隐藏15596个字……解答。
通过以上两小题的讲解,使学生在找准单位"1"的基础上,通过图形,灵活掌握"量率对应"。
三、课堂小结,再次构成学生的认知结构。
师问: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?
甲生答: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类型。
乙生答: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"1",然后看谁跟单位"1"的量相比,它相当于单位"1"量的几分之几。
丙生答:根据分数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确定算法。
丁生答:有些灵活题还要通过画图,找出"量率对应"再解答。
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5一、教学目标
知识与技能:能借助“线段图”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,从而列出方程,解决问题。
熟悉行程问题中路程、速度、时间之间的关系,从而实现从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换。
过程与方法:
1.经历画“线段图”找等量关系,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,进一步体验画“线段图”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。
2.体会“方程”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模型,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文字语言、符号语言、图形语言的转换能力。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感受我们身边的数学,体会家人对我们的爱,要热爱家人,热爱生活
二、教学重点、难点
重点: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:利用线段图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
三、教学过程:
(一)精彩一练
1.问答题
(1)、小明家离学校有1000米,他骑车的速度是25米/分,那么小明从家到学校需___小时。
(2)、甲、乙两地相距1600千米,一列火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,经过16小时,距离乙地还有240千米。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?
2.抢答题
(1)、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:____________
(2)、行程问题主要研究、、三个量的关系。
路程=__________,速度=_____,时间=______。
(3)若小明每秒跑4米,那么他10秒跑___米。
(二)创设情趣、明确目标
以动画的形式演绎一位同学早晨忘带作业,他刚出门不久,父母就发现他忘带作业,于是赶快加速赶往学校给他送作业,最终在去学校的路上追上了他.
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出发,选择学生身边的、感兴趣的“能否追上小明”这一事件,
激发学生的好奇心,揭示生活中蕴含着我们数学的一个常见问题追及问题,从而引出课题及例题。
(三)自主学习
例1:小明早晨要在7:20以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,一天,小明以80米/分的速度出发.5分钟后,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历史作业,于是,爸爸立即以180米/分的速度去追小明,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.
(1)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?
(2)追上小明时,距离学校还有多远?
独立思考,完成学案上的问题:
1、根据题目已知条件,画出线段图:
2、找出等量关系:
小明走过的路程=爸爸走过的路程.3、板书规范写出解题过程:
解:
(1)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,
根据题意,得80×5+80x=180x解,得x=4.
答: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钟.
(2)180×4=720(米)
1000-720=280(米)
答:追上小明时,距离学校还有280米.
(学生独立完成,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,教师巡视学生并给予检查和指导。请书写规范的学生到前面板演,并讲解其解题思路,其他同学对照黑板谈谈自己的不足之处)
分析出发时间不同的追及问题,能画出线段图,进行图形语言、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,理解题中的等量关系,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,进一步列出方程,解决问题,既能娴熟使用“线段图”又能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
例:甲、乙两站间的路程为450千米,一列快车从甲站开出,每小时行驶85千米,一列慢车从乙站开出,每小时行驶65千米.设两车同时开出,同向而行,则快车几小时后追上慢车?
(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本题目,按照例题的方法步骤,通过画线段图,分析已知量,找等量关系,列方程解答。教师巡视学生并给予检查和指导。)
(四)展示生成
1、通过个别学生分析已知条件,引导大家正确画出线段图:
2、找出等量关系:快车所用时间=慢车所用时间;
快车行驶路程=慢车行驶路程+相距路程.
3.解题过程:
解:设快车x小时追上慢车,
据题意得85x=450+65x.
解,得x=22.5.
答:快车22.5小时追上慢车.
(请书写规范的学生到前面板演,并讲解其解题思路,其他同学有不同看法可相互补充。)点播导学
本节课主要研究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,
(1)同地不同时,总路程相等;
(2)同时不同地,时间相等,总路程相等。两类题都是根据总路程相等列方程。可以通过画线段图,理解题中的等量关系,进一步列出方程,解决问题.
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,1班的学生组成前队,步行的速度为4km/h,2班的学生组成后队,速度为6km/h,前队出发1h后,后队出发,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,他骑车的速度为12km/h。
请根据以上的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回答。
(分小组讨论,提出不同的可能的问题,并尝试解答,比较哪组几块又准确,想出的方法又多,小组派代表讲给大家听!)
问1:后队追上前队用了多长时?
问2:后队追上前队时联络员行了多少路?
问3:联络员第一次追上前队时用了多长时间?
问4:当后队追上前队时,他们已经行进了多少路程?
问5:联络员在前队出发多少时间后第一次追上前队?
(五)达标测评
练习1:小兵每秒跑6米,小明每秒跑7米,小兵先跑4秒,小明几秒钟追上小兵?练习2:甲、乙两人相距280,相向而行,甲从A地每秒走8米,乙从B地每秒走6米,那么甲出发几秒与乙相遇?总结提高
引导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,从而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.强调本课的重点内容是要学会借线段图来分析行程问题,并能掌握各种行程问题中的规律及等量关系.1.会借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.2.各种行程问题中的规律及等量关系.同向追及问题:
①同时不同地甲路程+路程差=乙路程;甲时间=乙时间
②同地不同时甲时间+时间差=乙时间;甲路程=乙路程
(六)预习布置、强调任务
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,总结一些常见的应用题题型作业:P151习题5.9第2题